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灵魂的引路人。他们以严谨的治学态度、深厚的学术造诣,引领学生在学术海洋中遨游;他们以无私的奉献精神和无尽的耐心,助力学生攀登科研高峰。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教师的责任和使命,展现了教育工作者的高尚情操。让我们向这些“最美导师”致敬,以他们为榜样,不断追求卓越,共同为“高水平”大学建设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力量。
刘海英
中共党员、副教授
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视觉、数字图像处理以及机器视觉、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主持并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重点研发、山东省青年基金联合专项、山东省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项目以及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等国际合作项目。发表SCI/EI论文近百篇,在国家一类出版社发表专著一部,申请及授权十余项发明专利,科技成果转化一项。IEEE会员、中国自动化协会会员、山东省自动化学会会员。
潜心科研、严谨治学:在科研领域,秉持着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原则,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去探索不同的科研方向,提倡以个人兴趣为起点、实际应用为导向,对学生拟研究课题进行选题分析与研究方案确定,根据学生的实际课题设计学生的培养计划。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培养计划自主安排时间,每周一次的组会,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汇报课题进展、交流研究成果的平台,更是师生共同答疑解惑、深入讨论的机会。时常与学生一同待在实验室,用实际行动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和科研。目前已毕业学生就职于中国移动、中国烟草、山东高速等国有企业以及在国内外知名高校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
师生之名、好友之义:在生活的点滴细节中,始终将同学们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每逢佳节,为学生们带来精心挑选的甜点与零食,冬至之时,积极组织并亲身参与学生们的包水饺活动,组织“春游”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深入学生群体,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用切实的关心与爱护温暖着每一个学生的研究生生涯。
张 慧
中共党员、副教授
现任控制学部信息与自动化学院自动化系教工党支部宣传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感知与检测技术、机器人自主导航技术。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公益类)类项目1项,校(院)级项目3项,横向项目2项,总经费超百万元。发表高水平论文10余篇,授权国内发明专利10余项,转化3项,授权国际发明专利1项。获山东省自动化学会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
引路良师--目标引领,潜心育人:与学生积极交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习惯,在课题研究及论文写作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不停地探索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始终以实事求是的学术态度言传身教,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建议学生既要多读文献提升理论研究水平,也要对接社会需求提升工程实践能力,组织学生参加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科技创新大赛等多项竞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亦师亦友--春风化雨,爱育桃李:日常生活中既是老师,又是一位平易近人的挚友。善于通过集体活动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不仅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得以放松身心,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加深了彼此之间的友谊。他的开朗、热情和风趣幽默总能感染到每一个学生。只要有他在,仿佛所有苦难都能迎刃而解,他的存在给身边的人带来一份特别的安心与温暖。
庞少鹏
中共党员,副教授
参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担任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青年博士合作基金项目、2021年山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太阳能聚光光伏透镜自动化生产线项目和菲涅尔透镜自动化生产线项目等多个项目负责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参与人;已发表SCI、EI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6项。指导学生获二十五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研究成果在复杂网络控制、深度学习和机器视觉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治学严谨,因材施教:学术上,认真负责,严以律己。自学生研一入学开始,第一时间便与学生沟通交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因材施教,帮助每个学生选择最适合的研究课题。强调写好文章的前提是先读好文章,“读好”的意义——不仅要注重阅读的量,更要关注文章的质量。每周坚持进行学术汇报,听取学生的进展情况,为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耐心讲解。不求学生一时的突飞猛进,只为确保学生在学术道路上稳步前行。对待学术的严谨和高标准,使学生受益匪浅。
诙谐幽默,良师益友:生活上以诙谐幽默的性格与学生打成一片,是老师也是朋友。经常组织学生一起打篮球、爬山等团建活动。其中的“一年一度小龙虾盛宴”可以说是每年的保留节目。整个课题组齐上阵,大家一起动手做小龙虾,在欢乐的氛围中进一步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这样的活动不仅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也让学生在紧张的学术生活中得到了放松,感受到了老师的关怀和温暖。以其独特的方式,在学术和生活中给予学生无尽的支持和鼓励。
李倩
副研究员
现任控制学部自动化所水下机器人与智能系统研究室主任。主持完成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1项,参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科研项目10余项,承担企业委托开发课题近10项,争取横向经费300余万元。授权发明专利9项,发表论文10余篇,获各级科技奖励6项。
思维启迪,倾心育才:在学术方面,特别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通过每周一次的学术报告,鼓励学生展示研究成果,了解学生们的学习进展,并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培养其自主创新能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术资源,多次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会议,使学生了解最新的学术前沿动态,全方位拓展他们的学术视野和知识深度,为学生的科研之路打下坚实基础。
关切入微,情感契合:全面了解学生在学习、科研以及生活各方面的动态,细心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成长需求。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缓解学生在科研和生活中遇到的压力与困惑,定期组织交流会,并提供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应对挑战,确保学生在学术旅程中能够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持续进步,追求卓越。
李向东
中共党员、研究员
现任控制学部自动化所智慧感测研究室主任、学术带头人,山东省重点扶持区域急需紧缺人才,挂职临沂市兰山区科技副区长,获评山东省科技副职工作先进个人。主持多项企业委托科研项目、横向课题,曾获多项省部级和地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出版专著“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1部,丛书荣获第32届华东地区科技出版社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获专利授权3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
立德树人,宽严相济:时刻关注着学生的进步和需求,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循循善诱,引导学生不断进步。细心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了解每个学生的独特之处,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会给予更加深入和广泛的知识培养,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让他们不断突破自我。“严”是对自己专业水平要求的严苛,自内而外的智慧让学生“望而生敬”,严而不厉;“宽”是对学生身心健康方面的关心呵护,发自内心的喜爱,是“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诲人不倦,倾囊相授:时刻保持着对学生的关注和热忱,即使在学生取得巨大进步后,也不会满足于现状,而是会继续给予学生更多的引导和帮助,让学生追求更高远的目标。为学生推荐合适的科研项目、实习机会和就业渠道,并利用自身的学术资源和人脉为学生创造发展机会,为学生牵线搭桥,为其未来发展铺平道路。
李杨
中共党员、副研究员
现任控制学部自动化所智慧消防研究室副主任,澳大利亚科廷大学访问学者。致力于智能感测、目标识别等领域的研究。近年来在智能感测和控制领域主持或承担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山东省军民融合专项、国家安监局计划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多项,参与国家02专项重点项目,曾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奖励,以主要完成人身份授权发明专利4项,发表EI、中文核心论文10余篇。
学无止境,严格要求:学术研究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拓宽学术视野,不断提升科研能力。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定期检查学生的科研进展,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确保学生在科研过程中能够扎实进步。耐心指导学生论文撰写,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要求学生每一步都要做到极致,以达到最佳的学术效果。
言传身教,呵护学生: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人生经验倾情传授给学生,努力开拓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才干。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定期与学生进行谈心,了解学生们的思想动态和困惑,为学生答疑解惑,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并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